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

膏藥方

驅風止痛膏
天南星粉,半夏粉,川芎粉,草烏粉各30克,薄荷腦,樟腦,胡椒粉各10克,松香1000克,蜂蠟90克,花生油210毫升,先將松香、蜂蠟、花生油熬至滴水成珠,加入前四種藥粉至不粘手為度,入冷水一周後加後三種藥粉即成。每貼用3-5天,主治風濕腰腿痛及跌打損傷。

暖臍膏藥
大茴香12,小茴香12,當歸12,白芷12,木香6,香附12(生),烏藥12,香油720毫升,黃丹300克。
主治:散寒止瀉,寒冷腹痛,大便泄瀉。

惡毒瘡腫膏藥
白蘞、白芨、木鱉子仁、白芷、官桂、杏仁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各一兩,桂花半兩,蘇合香一丸,黃丹二斤半,槐條半斤,柳條半斤。香油五斤熬。
功用:惡毒瘡腫,癰疽,瘰癘,膁瘡,腳氣,打撲傷,湯澆火燒,犬蛇蟲蜂咬貼患處,多年咳嗽口內吐血貼背,敗毒、心疼腹痛,小腸疝氣,赤白痢泄貼臍上,牙疼貼腮上,刀斧傷貼患處。

百病膏藥歸皮膏
主治:痰濕蘊肺,久咳(慢支,支氣管炎)
當歸12,青皮12,五味子12,桑皮12,甘草12,川貝12,半夏12,茯苓12,杏仁12,乳香6,沒藥6,丁香3,香油150毫升,黃丹120克。
用法:貼於背部四五椎體兩側。

藥膏治療腱鞘炎
先將患處用熱水洗淨揩幹,貼上有舒筋活血功能的藥膏(傷濕止痛膏、麝香壯骨膏之類均可)後立即用紅外線燈烘烤。每日換一次藥膏,每次烘烤30分鐘,現貼現烤。紅外線燈的強度和位置可任意調節,以能忍得住熱,又不灼傷為限。堅持3-4個月的治療,腱鞘炎便可治癒。

粉刺百效洗面膏
【來源】《外科百科金書》
【組成】皂角60克,升麻16克,楮實10克,綠豆、白芨、白芷。天花粉各2克,甘松、山奈、砂仁、白丁香各5克。
【製備】共研成細末
【用法】以水研為濃汁塗洗面部。
【功效】此散專治去黑黯、粉刺、風瘡及皮膚瘙癢。

八白膏治療雀斑
【來源】《必用全書》
【組成】白丁香、白蒺藜、白僵蠶、白芨、白醜、白芷各90克,白附子、白茯苓各15克,皂角(去皮、弦)三個,綠豆少許
【製備】共研為極細粉末備用
【用法】和水敷面

骨痛貼膏藥
【主要成分】制川烏、制草烏、羌活、獨活、當歸、全蠍、銀花蛇、血竭、藏紅花、黃芪、川芎、自然銅
透骨草、高麗參、冰片、遠紅外高分子聚合物、磁粉等
【功 效 】活血驅風、通經活絡、強筋健骨、消腫止痛
【適應人群】頸椎病(頸椎骨質增生、椎管狹窄)、腰椎病(腰椎骨質增生、腰椎間盤突出、膨出、強直性脊椎炎、腰肌勞損)、坐骨神經痛、髖臼關節炎、缺血性骨壞疽 跌打損傷、肩周炎、風濕性關節炎(膝關節骨質增生、膝關節病)、四肢麻木。

傷濕止痛膏的新用途
傷濕止痛膏由生川烏、生草烏、沒藥、乳香、丁香、生馬錢子、荊芥、肉桂、防風、老鶴草、香加皮、積雪草、白芷、骨碎補、幹薑、水楊酸甲酯、山楂、薄荷腦、樟腦、冰片、芸香浸膏、顛茄流浸膏等製成。
具有祛風鎮痛,舒筋活血之功效。臨床用於風濕疼痛、關節酸痛、肩背腰痛、跌打損傷等病症。孕婦、對橡皮膏過敏者、皮膚糜爛有滲液者以及外傷合併化膿者,均不宜用。
在臨床實踐中,人們發現傷濕止痛膏還有不少新用途,現選擇介紹如下:
治療慢性咽炎 《浙江中醫雜誌》1985年第1期報導,王賀媛用傷濕止痛膏貼天突穴治療慢性咽炎100例,病程最短者3個月,最長者8年。咽後壁明顯充血者63例,兩側 咽峽充血者27例,懸雍垂充血17例,咽後淋巴濾泡增生50例。用傷濕止痛膏治療後,總有效率達90%。其中,55例咽部充血減輕,症狀消失,19例症狀 消失,10例好轉,10例咽部無變化。
方法:用溫水冼淨頸前皮膚,擦幹後將傷濕止痛膏貼在天突穴(即喉結下的凹陷處),隔日換藥1次,共貼3次。另有人報告用傷濕止痛膏貼天突穴治療慢性咽炎 153例,每日或隔日貼藥1次。3次為1個療程,最短者2個療程,最長者5個療程,平均為3.5個療程。結果:臨床治癒者(咽部檢查正常,症狀消失,隨訪 1年未見復發)122例,占79.7%;顯效者(咽頰部稍紅,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減輕,症狀消失)20例,占14.8%;有效者(症狀明顯減輕,咽部檢查 無改善)6例,占3.9%;無效者(用藥1~2個療程後,症狀及體征均未見改變)5例,占3.3%,總有效率96.7%。
  治療毛細支氣管炎 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》1992年第2期報導,陳建聰運用傷濕止痛膏佐治支氣管炎患者40例,效果顯著。
  方法: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傷濕止痛膏貼敷於雙側肺俞穴,每日1次,每次貼12小時,3次為1個療程。對照組以靜脈滴注氨茶鹼(1~2毫克/公斤體 重)及氫化可的松(4~8毫克/公斤體重),口服嗎啉胍、止咳藥等。兩組病例均每日給予青黴素5萬~10萬單位/公斤體重,分2~4次肌肉注射;有心力衰 竭者,給強心劑;呼吸困難者吸氧,發熱者給予退熱處理。結果:治療組40例,顯效25例,有效12例扌?例。總有效率為92.5%。對照組25例,顯效 12例,有效5例,無效8例。總有效率為68%。治療組總有效率高於對照組。前者有效的療程平均為1.8天,後者為3.1天,前者比後者縮短1.3天。 40例中,有11例貼敷1次見效。
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《中原醫刊》1984年第5期報導,王金良等應用傷濕止痛膏貼敷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0例,其中3天內痊癒者18例,6天內痊癒者2例。
方法:用傷濕止痛膏敷貼患處,每日換藥1次,直至痊癒止。作者通過臨床觀察認為,傷濕止痛膏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及清熱化濕作用,用於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,取得了較好的療效。根據患者的不同,必要時可輔助藥物治療,效果更好。
治療嬰兒腹瀉 《江蘇中醫雜誌》1980年第5期報導,王家喻用傷濕止痛膏或消炎止痛膏治療輕型嬰兒腹瀉(單純性消化不良)患者,療效較好。
方法:將傷濕止痛膏或消炎止痛膏剪成4釐米×4釐米的方塊。對準患兒肚臍中央貼牢,每日換藥2次,瀉止後再貼藥2天,以鞏固療效。重型嬰兒腹瀉(中毒性消化不良),發熱,有脫水及中毒症狀者,則不宜應用此法治療。
治療神經性皮炎 《山東醫藥》1983年第11期報導,秦錫蘭應用地塞米松軟膏加傷濕止痛膏治療神經性皮炎患者50例,其中顯效者35例,占70%;有效者15例,占30%。總有效率100%。隨訪半年,均未見復發。
方法:先將地塞米松軟膏塗勻患處,待軟膏吸收後,再將傷濕止痛膏貼敷上面,輕者每天換藥1次,重者每天換藥2次。一般用藥3~5天即可收到明顯效果。另有人報告用傷濕止痛膏外貼治療神經性皮炎患者139例,全部獲得治癒。
治療急性喉痹 《中醫外治雜誌》1997年第5期報導,郭文青應用傷濕止痛膏治療急性喉痹患者18例,效果顯著。
方法:以喉結為中心,將傷濕止痛膏敷於局部,並自行揉按喉結兩旁,無明顯效果者6小時更換傷濕止痛膏1次。結果:14例患者用藥1次後即明顯見效,4例用藥2次取得明顯效果。用藥期間,禁食油膩肥甘及辛辣刺激之品。
編後記:傷濕止痛膏是治療關節疼痛和跌打損傷的主要外用藥膏,對前述疾病的輔助治療是其功效的有效延伸,但須記住它並不是前述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,若需用它來治療上述疾病需向當地醫師諮詢。

祖傳膏藥歌訣
一丹二油,膏藥呈稠,三上三下,熬枯去渣,滴水成珠,離火下丹,丹熟造化,冷水地下,其形黑似漆,熱則軟,涼則硬,貼之即粘,拔之即起。

中醫膏藥的正確貼敷方法
先在紅腫痛部位,用80%酒精消毒,或用生薑片擦拭;如有傷口,可用稀高錳酸鉀溶液洗淨膿血後試幹,再將折合的膏藥攤開,放在小火上烘軟,有時因病情需要,在烘軟的膏藥上均勻撒上一些藥粉,再反復折合,攤開膏藥,使藥粉混入其間,以便更快、更好地發揮療效。
  如出現患部發癢時,需在膏藥外面按摩,如果不見效,可將膏藥揭 下,用酒精棉球塗擦發癢處,再將膏藥加溫貼上。如出現患處膿液時,可在膏藥表面加些紗布,或在膏藥被紙中夾剪一小孔,使孔與傷口對應貼敷,以便排膿。對已 糜爛,疼痛不止,或出現水泡者,可貼拔毒膏治療,或將膏藥揭下,用酒精消毒,再塗紅藥水,用紗布包紮。
  貼橡皮膏藥,如傷濕止痛膏、消炎止痛膏等時,應先將患處用酒精棉球擦淨,撕去膏藥上的薄膜進行貼敷。但如皮膚發生糜爛及外傷合併感染者,不宜貼用。
  膏藥中常含有芳香走竄的成分,因此孕婦要慎用,尤其忌在臍、腰、腹部貼用;皮膚過敏者也不宜貼用。在貼膏藥期間,應忌食生冷食物。不用的膏藥可貯放在陰涼乾燥處,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蟲蛀。

貼膏藥 最好先用生薑擦患處
貼膏藥雖然是一件小事,但其中的學問不少。
首先方法要正確。在貼膏藥之前,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淨拭幹,然後再貼。貼膏藥應剃淨汗毛或盡可能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,否則,一是粘不住,二是撕揭時帶起汗毛會引起疼痛。
冬天氣候寒冷時,橡皮類膏藥往往不易粘住,這時可將膏藥貼好後用熱水袋敷一下,以便粘牢固。使用黑膏藥時,應先將膏藥放在酒精燈、蠟燭等微火上加溫。此類膏藥可持續貼1~2周。
其次是部位要選准。有的膏藥必須貼於特定部位,如小兒暖臍膏治小兒寒積腹痛,須貼於肚臍上,未滿月小兒則應貼於臍下小腹部。十香暖臍膏治脘腹冷痛,可貼於肚臍,也可貼於痛處。再如陽和解凝膏,使用時要貼在頸項後的大椎穴上。
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應謹慎使用:
1.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,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,可根據病情貼拔毒膏。
2.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、韌帶拉傷,不要立即將傷濕止痛膏、麝香追風膏貼於受傷部位,因為這類膏藥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,傷後即貼不能達到消腫、止痛的目的。
3.凡是含有麝香、乳香、紅花、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,孕婦均應禁用。特別是孕婦的臍部、腹部、腰骶部不宜貼膏藥,以免受到刺激引起流產。
4.如果貼膏藥後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或嚴重瘙癢,說明患者對此膏藥過敏,應立即停用。

贴膏药 掌握好适应症
由于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,故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,不可随便“通用”。
例如,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、跌打损伤等,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、舒筋活血、止痛;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、红肿疼痛、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愈者,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、去腐生肌。
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,对风湿痛、腰痛、肌肉痛、扭伤、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。救心膏是选用活用化瘀、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、冰片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,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,可立即取1片贴于心前区,5~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。如每日贴1次,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。

中醫膏藥的基本治法:
1、膏滋:藥物碎為粗末,用水或酒加熱煮出,約2~3次,至藥物中可溶性物質全部溶出為度;置火上徐徐蒸發濃縮,不加或加一定量的蔗糖、(冰糖、白糖、紅糖、飴糖)或蜂蜜,濃縮至稠膏狀。

舉 例:益母膏:取益母草5kg,加水煎煮3次,合併濾液,靜置2~3h,使雜質沉澱並濾除,加熱徐徐蒸發濃縮,並不絕攪拌,俟濃縮液比重1.25時,即得合 格清膏;炒糖,將蔗糖加40~50%的水,煮沸,並不斷攪拌煉至糖液呈金黃色,泡沫發亮光時即可;收膏:將清膏與煉糖或煉蜜混合,加熱,至有大量氣泡逸出 時,減少火力,濃縮至比重1.365,包裝即得。檢查:按照《中國藥典》煎膏劑項下有關規定檢驗合格。

2、軟膏:①研合法:將藥物細粉加少量基質或適宜液體研磨成糊狀,再遞加其餘基質研勻即可。本法適用於主藥不宜加熱者或軟膏基質稠度適中,在常溫下即能與藥物均勻混合者。如章丹膏。

② 溶合法:將軟膏基質加熱溶化,分次加入藥物細粉,不斷攪拌至冷凝即可。本法適用於主藥可溶於基質者;或軟膏中含有不同熔點的基質;或需用基質加熱浸提藥材 有效成分者。若基質的熔點不同,通常將熔點較高點不基質如蜂蠟、石蠟等應先加熱熔化,隨後加入熔點較低的基質如凡士林、羊毛脂等熔融。若藥材為不溶性的固 體粉末,加入到熔融的基質中時,應不斷攪拌至冷凝,否則因藥粉下沉而致分散不勻。如紫草膏。

③乳化法:將油溶性物質加熱至約80℃熔融,再將水溶性物質溶于水,加熱至約80℃,兩相混合,不斷攪拌至冷凝,即得。如徐長卿軟膏。

舉例:老鸛草膏:取老鸛草1kg,加水煎煮2次,每次1h,合併煎液,濾過,濾液適當濃縮後加一倍量乙醇使沉澱,靜置12~24h,濾取上清液,濃縮至比重為1.20,加對羥基苯甲酸乙脂、羊毛脂、凡士林,混勻,製成1kg,包裝即得。檢查:應符合藥典有關規定。

3、 鉛膏藥:鉛膏藥製作方法有三類:一是炸藥法,即用植物油加熱炸取藥物成分,再經煉油至滴水成珠,加入乾燥的丹或鉛粉,去火毒,然後再熔融加入細料藥,攤于 動物皮、紙或布上即得。二法是摻藥法:即把植物油與丹熬成清膏,再將藥物粉末摻入熔溶的清膏中,攤貼即得。三法為混合法:即把上述二法結合操作應用。鉛膏 藥治病雖有諸多優點,但有個別病人貼後皮膚瘙癢,發紅,發小水泡,是其缺陷,為執此弊,可儘量不用輕粉等汞劑粉,亦可配入麻黃、冰片、苦參、徐長卿等藥, 既能開腠通竅,使藥物易透入,又可止癢。隨著人們對重金屬為害意識的提高,將有更新膏藥劑型取代鉛膏藥。

黑膏藥製作工藝的過程
一種黑膏藥的製作方法
[摘要] 本文深入談了一下黑膏藥的製作方法,尤其是針對傳統黑膏藥手工製作工藝,解決現有製作出來的黑膏藥老嫩不宜的問題。它是將 所需中藥組合物在3倍量的香油中浸泡7天7夜,然後用中火在220-230℃之間進行油炸,當藥材表面深褐內部深黃時,過濾藥油。再將藥油在 300-320℃熬制至滴水成珠,當藥油剩餘量為香油量80%時離火下炒丹,下丹量為藥油量的0.47倍,下丹後,繼續熬油,直到粘稠油液滴到水中小油珠 捏不粘手,無油脂粘在手上為老嫩適宜。由於香油和黃丹的加入量以及熬制溫度嚴格控制,使熬制出來的黑膏藥老嫩適宜,使用既容易粘貼又不易流淌,使用不便,熬制傳統黑膏藥關鍵是看經驗,膏藥的好壞一看泡制時間、所需藥物的品質、如必須是純芝麻香油有的用植物由代替;二看膏質(通過第一遍的初步熬制提煉、煉丹)的好壞;三看油溫的操控;四看下丹的時機和速度把握;五看去火毒的時間和效果

中醫外治法其中膏劑貼敷治療學,是幾千年來與疾病作鬥爭中總結出的一套獨特的,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貼敷療法由來已久,療效顯著。然病多從外入,醫有外治,法以應之,故先取其外。外貼膏藥具有攜帶方便,便於使用,療效肯定,患者多樂於接受的多種優勢。早 期市場出現的軟膏劑是以橡膠及配合劑組成的,(如氧化鋅,凡士林,油劑,羊毛脂等)組成基質,在加上中藥提煉的揮發油或煉膏製成的,現以巴布劑為住的製作 模式是對中醫傳統貼膏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廣傳成。
膏藥其實是兩個部分,一是膏,二是藥。膏就是基質,藥就複雜了,各人有各人的用藥經典,用藥方法和配伍。膏和藥結合達到最合理,最優化才是最佳的結合。膏 藥的製作方法繁多,各式各樣,也不斷推新,不斷反復實驗,並結合現代工藝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劑型,各有各的可取之處,而不足之處也不同程度的出現。
現今膏藥可分為硬膏劑和軟膏劑:
1:傳統黑膏藥: 以麻油鉛丹炸制收膏,用丹區別有可分(黑膏藥,白膏藥,之分)製作可分為炸料——煉油——下丹——收膏——去毒——灘塗。優勢:傳統黑膏藥在臨床運用廣 泛,療效肯定,認可度高。缺點:工藝煩瑣,技術複雜,環境污染,製作不規範,成像不投影,重金屬含量高,季節性製作,不宜操控。
2:傳統油蠟膏:以麻油煎熬取藥油後下白,黃,石蠟等收膏。製作可分為炸料——煉油——下蠟——收膏——灘塗。優勢:不含重金屬,操控方便,宜學宜用,塑形性好。缺點:高溫煉藥,污染環境,持粘性差,固定不穩定易脫落。
3:現代橡膠膏:以氧化鋅,羊毛脂,乙醇提留成膏。製作可分為藥物乙醇提留——基質收膏——灘塗——裁切。
優勢:工藝現代,使用方便,便於攜帶。缺點:載藥量小,不可反復使用,致敏率高,製作設備複雜。
4:軟膏劑:以藥粉加入凡士林,蜂蜜,香油等油性物調製而成。製作可分為研粉——下油性物質——收膏——使用。優勢:工藝簡單,製作方便,靈活使用。缺點:不宜固定,持粘性剝離強度根本沒有,依靠粘劑敷料固定。
5:粉裝劑:以藥粉置於粉袋內加工而成。製作可分為研粉——裝袋。優勢:製作簡單,不宜污染,皮膚無殘留,外觀美觀,運用靈活,使用方便,(有方再使用前將滲透劑撒在藥粉上使用,效果更佳)缺點:粉袋不宜直接接觸皮膚,生藥量大,影響藥性發揮,粘劑敷料固定。
6:松香膏:以松香,樟腦熬制後下藥粉收膏。製作可分為下料——融化——下藥——收膏——灘塗。優勢:製作簡單,操控自如,低溫熬制,揭貼自如,成像不投影,塑形性好,無鉛。缺點:松香等級過多,高溫易燃,季節性製作。
7:巴布劑膏: 以熱溶膠,水溶膠融化加入原料藥灘塗而成。製作可分為下料——融化——下藥——灘塗——裁切。優勢:製作方便,剝離強度優,持粘性好,塑型快,不流淌滑 落。缺點:吸收性差,滲透性低,至敏率高,性能穩定性差(熱溶膠現在用於膏藥基質與粘性敷料的配伍是不同的,但置敏率還是沒控制好,水溶膠性能穩定,但製作成本較高)。
8:糯木纖維膏:以木性纖維為基質原料藥混合成膏。製作可分為木性纖維下料——下藥——調和——收膏。優勢:常溫製作,工藝簡單,載藥量最大,製作污染,無刺激,成像投影不污染衣物,無季節性製作。缺點:剝離強度低,持粘性過低,應配合粘性敷料使用。

對膏藥市場及製作工藝的分析:
現在的膏藥市場很亂,做為膏藥貼劑的生產加工企業,我們自身也感覺到了很多困惑,但也是沒有辦法,因為是市場的需要,代理商經銷商就要這樣子的,這樣的膏藥他再做市場的好做,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,無奈!!!
外用貼劑的批文,魚目混珠,雜亂無章,現在可以說要強多了,天津,陝西,河南的健用字批文漫天狂飛,原先的消,備字型大小的現在是給取締了,可以說原先拿個號就可以上市場,打一槍就換一個地方.有的膏藥貼劑的品質根本就沒的談.
國藥准字,器械准字的辦理一個的時間,精力,財力是很難的.國藥准字,器械准字要經過標準審核,形式檢測,臨床驗證,ISO,GPM的層層把關,國藥准字的1,2,3期的臨床就更複雜了,到最後的註冊你也就快要S了~~~
還是喜歡每週的幾次臨床應診的工作,單純,沒那麼多煩惱,享受的只是應診工作中的快樂~~~.
說說膏藥的製作吧:臨床的膏藥製作和工廠生產的工藝是不一樣的,兩者不可以相提並論,但有很多是可以借鑒的,例:傳統的油丹黑膏藥,市場上的同仁堂狗皮膏,大國醫膏藥,金鐘制藥的追風膏,等在市場上是很有代表性的,製作方法和我們傳統的方法是一樣的,沒有任何的區別.他們的品質保障原因是:1.成熟的工藝技術,2:嚴格的標準制定,3:準確的設備操控.我們在家裏自己熬制為什麼老是錯誤常出,老嫩不適,費工費料.但想達到工廠的生產水準我認為在家裏是永遠達不到的,怎麼辦呢?我認為關鍵是經驗!!!
介紹下熬制傳統黑膏藥的經驗,與同仁共用,不妥之處還望指正:
傳統黑膏藥的基質就是香油,樟丹(稱:紅丹,鉛丹等)原料藥物的提取清膏在家裏就不用了,家裏也沒辦法弄啊!!!就是用香油的炸制,至於您用的什麼方劑,那是您的自己的了,當然是行之有效的了~~但你要注意的有無含油性動植物的原材料,這點也是很關鍵的,炸料分先炸,後炸,想提取的好就用香油浸泡不少於5小時,投料油溫50~60度,文火,藥枯 ,油料分離.
我們機器煉油溫度300正負5度恒溫,原先家裏熬制的時候溫度沒看過溫度,只是看油煙的體證,泛白濃煙,油花居中,這時候就是經常說的" 滴水成珠"我從來也沒滴過水的~~~攪拌藥油頻率適中,高溫防燙防火.機器熬制熬藥鍋無明火,電加熱雙層油溫,油壓控制,自動控溫,自動攪拌.
關鍵的時候到了,下丹,火上下,離火下,機器製作和在家裏用的時候我們都是離火下丹,好掌握,易控制,安全.***(樟丹在使用前一定要烘乾,在家裏要用小火焙乾的)不然你就麻煩了***加丹用細篩慢慢撒入,不停攪拌,防止沉聚,過快沸鍋,太慢成型率低,下丹時揮發刺激性白煙,一般藥油由棕褐色變至黑褐色,機器熬制150KG藥油,下丹一般在5分鐘下完。在家裏我們是以10KG藥油為標準的,下丹5分鐘以內完成。***(還要看你的鍋啊!!!還有不要太滿啊,鍋不要太下!!!)下丹不可以停止攪拌,***(一個方向!!!).開試:取少許丹油入冷水,膏不沾手,柔軟適度即可.(****丹油的比例各地不同,冬季丹少,夏季丹可適當增加).不成的話,自己還可調整.後面就是去毒,水中攪拌浸泡48小時後,加溫灘塗,細料藥這個時候再加的啊!!!
我們是細料提純後加入的~~~
在家里弄還是要看經驗啊!!!少熬多練,在室外弄啊,你沒除煙設備啊!!!防火!!! 不灘塗的時候別老放水裏啊,密封冷藏即可.
有個帖子問怎麼把他灘平,弄圓.簡單的化開後用小鋁勺畫圓就可以的,想漂亮點你就做幾個原形的模具啊,尺寸,大小自己弄一下就可以了.
簡單總結一下,還望指正,有機會再接著聊另外幾種膏劑的製作方法.
對膏藥市場及製作工藝的分析:
2:巴布劑的市場走勢:
巴布劑膏藥在市場上到處可見,簡直就是亂套了.原因是什麼???不是它的前景及開發的意義重大,而是(價廉物不美)的產物,製作工藝簡單,人人會弄.早在 上世紀80年代初,熱溶膠剛剛引進國內,那時還只是用在建築,塑膠等工業工程中的,價格昂貴,後期隨著價格的下滑慢慢被醫藥市場認可,作為新型的黏附材料 用敷料中,後之用於膏藥基質的使用,開始的時候感覺很神秘,有人還說是傳統膏藥的革命!!!什麼新型基質的誕生???!!!.
熱溶膠的製作工藝:現在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生產標準,標準的不同相對品質規範就欠佳了,也是給熱溶膠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足之處.膠性物質主要的檢測指標關鍵有幾點:1;細胞毒性2;剝離強度3:持粘性4;生物相融性5;皮膚至敏等檢測指標。熱溶膠性質不穩定!!!.(有時和廠家討論的時候,他自己也說不清楚)
組成: 明膠 西黃著膠 聚乙二醇 聚丙烯酸 甘油 氧化鋅組成。以粘性劑,增塑劑,填充劑,柔化劑,賦形劑的形式來製作完成的。 簡單的說就是(咱都吃過冬豆腐吧,冷凍過的豆腐就是網狀結構,後用材質填充的,網狀是支撐,填充是粘度)。每個廠家的生產基本標準大致相同.每次取樣的檢 測結果往往是不穩定的.但熱溶膠的塑形很好的,運用到膏藥的基質也是合情合理的。再有就是不浪費,合理溶化後可反復使用,我們現在的生產熱溶膠膏藥的裁切 邊料都做回鍋處理再次灘塗.(多次融化就不好用了啊~~~).
熱溶膠的工藝流程簡單的說了一下,也沒有必要自己去弄啊!!!不可能說我們想穿件皮甲克還要先養兩隻羊吧!!!市場上熱溶膠的產品很多,品質不一, 價格在一般14~20元/KG左右,塗敷粘性材料和膏藥基質熱溶膠的廠家配伍標準是不一樣的.主要是持粘性的改變。加工無紡布敷料我們現在都不用熱溶膠了,很早前就改用水溶膠了,水溶膠在塗敷後的重要環節是脫水烘乾,質地好,經的住檢測,合格率很高.但它沒有塑行的效果,所以只用於粘性敷料.也廣泛用於建築,化工,塑膠,印刷等行業.
製作:熱溶膠原料溶化,溫度80度,加入原料藥粉或提取清膏攪拌均勻即可灘塗成片,規格,厚度自己控制就可以了.我們一般按每平米的塗敷克數為標準,(一般可單面無紡布灘塗,矽油紙覆蓋.也可雙面矽油紙覆蓋)降溫收卷,裁切,填片,裝袋,成盒,發貨,上市使用.
所謂的巴布劑是東南亞國家,以日本為主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,但我們的工藝以嚴重變形扭曲,現在熱溶膠巴布劑在市場上就是<低檔膏藥>的代名 詞了,建議醫療機構使用時要慎重!!!自己的門診,醫療機構你就不要想了,砸了招牌你就S悄悄了,後悔都晚了!!!市場上它直接使用,方便快捷,價位低, 利潤空間大,加工速度快.我們單機灘塗日產量10萬餘貼.機械設備可分為:熱溶膠塗敷機,衝壓成型機,北京產的一種塗敷機是全自動的,單機日產量可到 20~30萬餘貼.
傳統膏藥和新型基質膏藥的差別很大,原因就是我們傳統的製作工藝沒有詳細的,規範的,合理的標準來衡量和制約,造成技術資源的浪費.慎為可惜!!!

膏藥的儲藏方法
1、膏滋:應放入罐、瓶內貯藏,注意滅菌,冷暗保存,一般為一~二年。
2、油膏:放入瓶或盒內保存,貯存期略長,但受熱易溶解。
3、硬膏:不易變質,冷暗保存,保存期可達數年。
4、敷藥:一般臨時製作,製劑可保存一年。
5、橡皮膏:冷暗保存,久貯易硬化。
6、松香膏:不易變質,保存期可達數年。
7、巴布膏劑:現代製劑,保存期一年。

貼膏藥的八個注意事項
膏藥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種外用藥,具有使用方便、價格低廉、療效顯著、不污染皮膚及衣服等優點,備受人們歡迎。但是貼膏藥應遵守以下八項注意:
⑴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,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,可根據病情貼拔毒膏。
⑵平時運動或勞動時不慎造成肌肉挫傷或關節、韌帶拉傷時,不要立即用傷濕止痛膏、麝香追內膏貼於受傷部位。因傷後即貼不能達到消腫、止痛的目的。
⑶凡是含有麝香、乳香、紅花、沒藥、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,孕婦均應禁用。特別是孕婦的臍部、腹部、腰骶部都不宜膏藥,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。
⑷如果貼膏藥後局部皮膚出現丘疹、水泡、自覺瘙癢劇烈,說明對此膏藥過敏,應立即停止貼敷,並進行抗過敏治療。
⑸穴貼膏藥期間注意休息,活動量不宜過大,嚴禁房事,不要使用電熱毯、熱水袋,避免膏藥移位、藥膏流出污染衣被影響療效。停止理療按摩、針灸、牽引等治療。
⑹每次取下膏藥應清洗皮膚(洗澡後穴貼療效更好),外塗“皮炎平”軟膏保護皮膚,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瘙癢時,請不要緊張,暫停穴貼。除每天塗“皮炎平”或“膚輕鬆”4-8次外,可口服“撲爾敏”每天3次、每次8mg,休息2-4天。痊癒後再繼續貼膏藥。
⑺女性患者在月經來潮期間界停使用(尤其是腰骶椎停貼膏藥3-5天),創傷性骨折前期、嚴重皮膚病等不宜貼膏藥。
⑻未用完的膏藥一定要密封好置於陰涼乾燥處,以防藥物揮發,如天氣炎熱,可置於冰箱中,膏藥有效期兩年,不宜和茶葉、食品存放在一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