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

六經辨症要點

一 太陽病 ,
太陽主衛外,所以太陽病是表病。足太陽的經脈上額交顛,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抵腰,入循膂,絡腎,屬膀胱。所以太陽受病,不能衛外,又邪入經絡,就會脈浮、頭項強痛而惡寒。病在表,應當發汗。有汗為太陽中風,宜用桂枝湯,無汗為太陽傷寒,宜用麻黃湯。又因膀胱是太陽之腑,所以太陽的變症,有時能“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。”

二 陽明病
陽明主裏,所以陽明病是裏熱病。裏熱外蒸,就不惡寒,反惡熱。腹滿,便秘的為陽明腑症,宜攻下,可選用三承氣湯,自汗、口渴,脈洪大的,為陽明經症,宜清 熱,用白虎湯。陽明腑為胃與大腸,所以其病理是“胃家實。”足陽明的經脈起於鼻之交(安頁)中,下循鼻外,手陽明的經脈挾鼻孔,故凡出現口幹,鼻燥,但欲 漱水,不欲咽者,是熱在陽明經絡,是必衄之征。

三 少陽病
少陽為少火,喜條達不喜鬱閉。少火被鬱,就口苦,咽幹,目眩。兼目赤,耳聾,胸中滿而煩的,為少陽中風,頭痛發熱,脈弦細的為少陽傷寒。手、足少陽的經脈,分別布膻中,循胸脅,所以外邪襲入少陽的經絡,又能出現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等半表半裏的症狀。治宜散鬱火,樞轉少陽,與小柴胡湯。

四 太陰病 :
脾臟屬太陰,凡脾臟虛寒,不能運化,出現腹滿而吐,自利不渴的,就是太陰病。治法當溫中祛寒,宜四逆輩。足太陰的經脈,從膝股內前廉,入腹,屬脾,絡胃, 所以太陽病誤下,外邪陷入太陰,經脈壅滯時,能出現腹滿時痛,或大實痛。治宜和太陰,通脾絡,選用桂枝加芍藥湯,或桂枝加大黃湯。

五: 少陰病
少陰是心,腎二髒,藏精而主火。凡心腎兩虛,脈微神衰的,就是少陰病。治宜急救回陽,選用白通,四逆等湯。也有腎水虧虛,導致心火熾盛,心中煩,不得臥的,這是少陰病的變型,宜育陰泄火,用黃連阿膠湯。
手少陰的經脈上挾咽,下膈絡小腸,足少陰的經脈循喉嚨,所以病在少陰的經絡,能出現咽痛,或下利便膿血。咽痛的,選用甘草湯、桔梗湯,苦酒湯,半夏散及湯等。下利便膿血的,用桃花湯,或用刺法以瀉經絡之邪。

六 厥陰病
厥陰之髒為肝與心包,中藏相火,陰中有陽。所以其為病是寒熱錯雜,上熱下寒。如消渴,心中痛熱的,宜清上溫下,可與烏梅丸。肝的經脈與督脈會於顛,若肝氣 挾寒濁上沖,幹嘔、吐涎沫、頭痛的,宜溫肝降濁,用吳茱萸湯。有厥陰熱邪,奔迫於大腸之間,出現熱利下重的,宜用白頭翁湯。
以上六經,太陽,陽明,少陽,是三個陽經,太陰,少陰、厥陰,是三個陰經。陽經都屬實屬熱,以發熱為特點,是腑病的反應,治療或汗,或下,或清,都以驅邪為主。陰經屬虛屬寒,以無熱惡寒為特點,都是髒病的反應,治療或溫,或補,以扶正為主。這樣,六經在《傷寒論》中,對於辨症來說,就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。
六經辨症,除了上述作用外,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方面,就是指出了三陰三陽病並不是固定不變的。它可因體質的差異,宿疾隱患,治療經過等,出現各種不同的兼 症、夾症,變症和相互轉化等。這就使傷寒的治法更加豐富多彩,變化無窮。加之理法嚴格,方藥簡練,所以凡真正掌握了六經辨症施治之後,就不僅能治各種外感 病,。也有助於治療一切雜病。正因如此,所以歷代醫家,無不奉為規範,並推崇為學習祖國醫學的必讀之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